球墨管的生產把關是相當嚴格的,在生產球墨管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不好打因素而影響生產,下面小編來介紹一下。
(1)碳當量:鐵水碳當量過高(尤其是高硅含量),使石墨球化的影響。實驗標明,厚壁鑄件,當碳當量跨過共晶成分是可能發生開花石墨。但增加的碳含量增加鐵水鎂回收率。因此,大多數高碳低硅出產的原則,一般硅含量在2%左右操控。此外,碳當量,鑄件壁厚的選擇:當管壁厚度為6.5?76毫米,碳當量的4.35%至4.7%;壁厚>76毫米,碳當量的4.3%到40.35%。 (2)硫:當鐵液中的含硫量太高時,硫與鎂和稀土生成硫化物,因其密度小而上浮到鐵液外表,而這些硫化物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生成硫,硫又回到鐵液,又重復上述進程,然后下降了鎂與稀土含量。當鐵液中的硫大于0.1%時,即使參與多量的球化劑,也不能使石墨完全球化。 (3)稀土與鎂:稀土與鎂含量過低時,往往發生球化不良或球化衰退現象。一般工廠要求球化劑的參與量為1.8%~2.2%。 (4)壁厚:鑄件壁太厚也簡略發生球化不良及衰退缺點,首要是由于鐵液在鑄型中長時間處于液態,鎂蒸汽上浮,構成鎂含量下降;共晶時許多石墨生成而釋放出的結晶潛熱使奧氏體殼從頭熔化,石墨伸出殼外而變形長大,構成非球狀石墨。 (5)溫度:若鐵液溫度過高,鐵液氧化嚴峻,由于鎂與稀土易與氧化物發生康復反應,而使得鎂、稀土含量下降,一同高溫也將增加鎂的燒損和蒸發;鐵液溫度太低,球化劑不能熔化和被鐵液吸收,而上浮至鐵液外表燃燒或被氧化。 (6)逗留時間:鐵液中鎂的含量是隨孕育處理后逗留時間的增加而削減,其首要原因是因硫及鎂、稀土的氧化與蒸發構成的。一般情況下,逗留時間不跨過20min。 (7)澆冒口:冒口規劃是不合理的,將有施法時間太長,鐵水飛濺,以及空氣中的參與,因此,鎂,稀土氧化物是嚴峻的。
|